思维逻辑练习题大全及答案

更新时间:2021-06-23
类型:小学三年级奥数题
题数:313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小学奥数题 > 小学三年级奥数题 > 思维逻辑练习题大全及答案
  • 答: 根据方阵中每层总数相差8,可假设第二层的人数都与第一层的同样多,那么204+8+8*2=228(人)就是第一层(即最外面一层)人数的三倍,除以3就求得最外面一层的人数;在根据每层数4+1=每变数,就能求出最外面一层每边的人数。解:(204+8+8*2)3=2283=76(人)764+1=20(人)答:最外面一层每边有学生20人。 查看答案
  • 答: 11岁解析:爸爸和妈妈的年龄差6岁,所以几年前小文的年龄2倍是6岁,那时候小文6÷2=3岁,爸爸就是3×11=33岁。妈妈就是33-6=27岁,三人的年龄是3+33+27=63岁,到今年每人长了(87-63)÷3=8岁,所以小文今年3+8=11岁 查看答案
  • 答: 8发解析:甲得分(208+64)÷2=136分,假设甲10发都中,应该得20*10=200分,多出了200-136=64分,因此甲脱靶64÷(20+12)=2发 查看答案
  • 答: 两个数相加,一个加数减少6,和就减少6,另一个数增加7,和就增加7。这样和先减少6,再增加7,可以看做是先减少6,再增加6,然后再增加1,因此和增加1。 查看答案
  • 答: 38 查看答案
  • 答: 15解析:3个孙子今年的年龄和是17+15+13=45岁,比祖父小75-45=30岁,3个孙子比爷爷的年龄差减少了3-1=2岁。30÷2=15年,所以15年后3个孙子的年龄和等于祖父年龄。 查看答案
  • 答: 最下层的小三角形个数依次为1、3、5、7,所以五层“宝塔”最下层应该有9个。整个五层“宝塔”共有1+3+5+7+9=25个小三角形。 查看答案
  • 答: 导演:C,老师:B,司机:A解析:A的年龄比老师大,所以A不是老师;老师的年龄又比C大,所以C不是老师,只有B是老师。三人的年龄大小是:A>B>C,司机的年龄比导演大,所以A是司机,C是导演。 查看答案
  • 答: B公司解析:A公司五年内收入为:10000+11000+12000+13000+14000=60000万;B公司五年内收入为:10000+(10000+300+600)+(10000+900+1200)+(10000+1500+1800)+(10000+2100+2400)=60800元。所以B公司收入更高。 查看答案
  • 答: 2100元解析:每个档次捐款人数分别是10,9,8,7……1,每人捐款数分别为x,2x,3x……10x=46200,就是220x=46200元,解得x=210元,所以最高档每人捐款:210×10=2100元 查看答案
  • 答: 21解析:原来的长方形剪成两个,那么周长就是多了两个宽,原来长方形的宽就是6÷2=3。已知原来长方形的周长是20,所以原来长方形的长就是20÷2-3=7分米,面积就是3*7=21平方分米 查看答案
  • 答: 560千米解析:乙车4小时的路程,等于甲车3小时的路程。若甲、乙都开3小时,甲车比乙车多开20×3=60千米,而乙车再开1小时,就和甲车3小时的路程相等,所以乙车的速度是60千米每小时,甲车的速度是80千米每小时。因此,AB两地相距60+80×4=560千米。 查看答案
  • 答: 23解析:假设全部答对,那么应该得100分,但是实际上得了88分,少得了100-88=12分。用1道答对题目换1道答错题目,换一次就会少得4+2=6分,所以一共换了12÷6=2次,答错了2题,答对了25-2=23题。 查看答案
  • 答: 1710解析:最后一排有座位:28+2*(30-1)=86个。一共:(28+86)*30÷2=1710个 查看答案
  • 答: 66解析:如果B箱拿走24个硬币,两个箱子硬币数就相同。那么A箱比B箱的钱多1.5+0.2*24=6.3元。可以得出A箱的硬币数是6.3÷(0.5-0.2)=21个,所以一共有21+21+24=66个硬币 查看答案
  • 答: 同学们 15分钟走 72×15=1080(米),即路程差.然后根据速度差=路程差÷追及时间,可以求出李老师和同学们的速度差,又知道同学们的速度是每分钟72米,就可以得出李老师的速度.即 1080÷9+70=190(米). 查看答案
  • 答: 13,21分析:这列数的排列规律是,从第三个数开始,前两个数相加之和等于后一个数:1+2=3,2+3=5,3+5=8...按这个规律排列下去,5+8=13,8+13=21,13+21=34,所以第一个括号应填13,第二个应填21。 查看答案
  • 答: 根据已知,要求原来的算式是几×几,只要求出算式中的乘数是几就可以了。张小虎把被乘数78写成了87,比原来的被乘数多了87-78=9,那么所得的乘积必然就多出9与乘数相乘的结果。从题中知道,9与乘数相乘的结果是45,所以乘数一定是45÷9=5.由此得出原来的算式是78×5,当然,积就是390了。答:原来的算式是78×5. 查看答案
  • 答: 考点:长度的单位换算.分析:把米化成厘米要乘上它们单位间的进率100,再加上5厘米,然后再进行比较大小.据此解答.解答:解:2米5厘米=2×100厘米+5厘米=200厘米+5厘米=205厘米,205厘米≠25厘米.故答案为:错误.点评:本题的关键是统一单位后,再比较大小. 查看答案
  • 答: 考点:时、分、秒及其关系、单位换算与计算.分析:已知出发时间上午12:15,和到达时间14:05,求经过时间,用到达时间14:05减去出发时间12:15,即可得解.解答:到达时间是14时5分,始发时间是12时15分,14时5分-12时15分=1时50分,答:途中经过1小时50分;故选:B.点评:此题考查了时间的推算,即:经过时间=到达时间-出发时间. 查看答案
  • 网站简介

    奥数库(www.aoshuku.com)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,内容涵盖了奥数题、数学题、试卷、课件、知识点、数学公式等,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,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,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。

    微信公众号

   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,,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。

    2016-2021 奥数库-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

   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,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,请立即联系403074932@qq.com

   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

    闽ICP备2021004933号
    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