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馨提示:
1.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,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,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,请放心下载。
2.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,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,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。
3.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,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。
网站客服:QQ 403074932
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 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单元测试题姓名成绩一、认真思考,准能填好(每题1分,共28分)1、常用的长度单位有()、()、()、()。2、量大楼的高度,一般用()做单位。测量降雨量,一般用()做单位。3、20毫米=()厘米50厘米=()分米7分米=()厘米4厘米=()毫米4、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。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0(),也就是2(),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5()。课桌的高大约是80()。人的手一柞大约长1(),一步的距离大约是()。5、在○里填上或=。6毫米○5厘米30分米○3米9毫米○1分米1米○8分米8毫米○7毫米40分米○40毫米6、小东今年身高8分米,他再长()分米就是1米。7、⑴这根直尺的长大约是1(),厚大约是1()。⑵直尺量的这根铅芯长()毫米。8、小刀长7厘米,用毫米作单位是(第6页\n)毫米;一条绳子长60厘米,用分米作单位是()分米。二、仔细推敲,准确判断(每题1分,共4分)1、小明身高1米40厘米,也就是1米4分米。()2、9毫米的线段要比1厘米的线段长一些。()3、10张白纸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。()4、1米=10分米,10分米=1厘米。()三、反复比较,慎重选择(每题1分,共4分)1、一本新华字典厚3()。A.米B.分米C.厘米D.毫米2、一幢教学楼高12()。A.米B.分米C.厘米D.毫米3、在立定跳远比赛中,小明跳了80厘米,小华跳了9分米,他们两人()跳得远些。A.小明B.小华C.一样远D.不好确定4、1米()100厘米。A.C.=D.不好比较四、注意审题,认真计算(共20分)1、直接写出得数(每题0.5分,共8分)142=567=138=300-200=49=418=100+700=480-80=74-9=57=88=800+200=497=90=455=500-50=第6页\n2、用竖式计算(每题2分,共12分)688=899=566=900-388=379+449=460-65=五、细心作图,注意比较(每题4分,共8分)1、先画一条长50毫米的线段,再在它的右面画一条比它短20毫米的线段。2、先量一量下面图形中每条边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?(标在图上)再算一算,长边比短边长多少毫米?六、联系实际,解决问题(第5题4分,第6题8分,其余每题6分,共36分)1、用两根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每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和六边形,哪根铁丝短一些?短多少毫米?2、小青一拃的长度是9厘米。小芹一拃的长度是8厘米。一张课桌的长,小青量大约是8拃长,小芹量大约是几拃长?这张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?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?3、一根5分米长的铁丝,工人师傅想用它做6个铁圈,每个铁圈用了5厘米的铁丝。(1)做这些铁圈一共用了多少厘米的铁丝?(2)这根铁丝还剩多少厘米?4、一根木头长40分米,把它锯成相等的小段,锯4次后,平均每段长多少分米?第6页\n5、这是明明写的一篇日记,其中有些单位用错了,请你当老师,将明明的日记改正确(请先把错误的地方画出来,然后把正确的写在相应的下面)。今天早晨,身高只有120米的我,从一张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,急急忙忙洗脸、吃早饭。学校离我家不远,大约有80毫米,我跑步来到学校,发现已经上课了。我赶紧从书包里找出一枝2厘米长的铅笔和一本厚6米的笔记本,认真做起笔记来。6、看表回答问题。蒜叶生长情况记录发芽后的天数1234567蒜叶长度(厘米)3610172532(1)蒜叶第二天比第一天长高了几毫米?(2)蒜叶第六天比第四天长高了多少?(3)请你猜一猜第七天蒜叶的长度可能是多少?填在表中。(4)看完记录后你有什么发现?想到什么就写什么。参考答案:一、1、米、分米、厘米、毫米(顺序可以打乱)2、米、毫米3、2,5,70,404、厘米,分米,毫米,厘米,分米,分米5、,=,,第6页\n6、27、分米,毫米,58、70,6二、1、2、3、4、三、1、C2、A3、B4、C四、1、7,8,15,100,36,51,800,400,65,35,64,1000,7,0,9,4502、898,92,512,828,395五、1、图略2、长26毫米,宽17毫米,26-17=9(毫米)六、1、83=24(厘米),56=30(厘米)30-24=6(厘米)答:围成三角形的铁丝短些,短6厘米。2、98=72(厘米),728=9(拃)72厘米=720毫米答:小芹量大约是9拃长,这张课桌长72厘米,用毫米作单位是720毫米。3、65=30(厘米),5分米=50(厘米)50-30=20(厘米)第6页\n答:做这些铁圈一共用了30厘米长的铁丝,这根铁丝还剩20厘米。4、4+1=5(段),405=8(分米)答:平均每段长8分米。5、120米应改成120厘米,80毫米应改成80米,2厘米应改成2分米,6米应改成6毫米。6、(1)6-3=3(毫米)(2)32-17=15(毫米)唐宋或更早之前,针对“经学”“律学”“算学”和“书学”各科目,其相应传授者称为“博士”,这与当今“博士”含义已经相去甚远。而对那些特别讲授“武事”或讲解“经籍”者,又称“讲师”。“教授”和“助教”均原为学官称谓。前者始于宋,乃“宗学”“律学”“医学”“武学”等科目的讲授者;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,主要协助国子、博士培养生徒。“助教”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,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。唐代国子学、太学等所设之“助教”一席,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。至明清两代,只设国子监(国子学)一科的“助教”,其身价不谓显赫,也称得上朝廷要员。至此,无论是“博士”“讲师”,还是“教授”“助教”,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。(3)答案可以多样,最好是在34-40这一范围内。与当今“教师”一称最接近的“老师”概念,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。金代元好问《示侄孙伯安》诗云:“伯安入小学,颖悟非凡貌,属句有夙性,说字惊老师。”于是看,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“老师”有案可稽。清代称主考官也为“老师”,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“教师”或“教习”。可见,“教师”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。如今体会,“教师”的含义比之“老师”一说,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。辛亥革命后,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,故又称“教师”为“教员”。(4)略。第6页